工人日报:“硕士送外卖”是基于理性和现实
专科生“逆袭”读研、毕业3年后送外卖——据9月18日新黄河客户端报道,近日,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的一名硕士研究生送外卖一事,引发热议。这名何同学目前正在重庆江北区从事送外卖工作,在他看来,“硕士”只是一个名称,不觉得有什么特殊含义,“目前找不到更好工作,倒不如先自己养活自己”。
硕士送外卖,是自食其力还是大材小用?正如这位何同学所说,高学历人群并不是所有人都光鲜。总有人因兴趣、机遇等诸多原因而没能从事专业对口的工作或在外人看起来“高大上”的工作。不论哪种选择,自食其力从来无关学历。
仅就此番事件而言,人们更应该看到的是一种求职理性。“出力少,赚钱多”的工作,人人都向往。但求职向来是能力与运气并存,总有人会面临诸多烦扰。在找到合适的工作之前,拒绝“躺平”和自怨自艾,先“骑驴找马”干一份能养活自己的工作,不失为一种现实选择。
近年来,社会上出现一种“慢就业”现象,即一些大学生毕业后既不马上就业也不继续深造,而是暂时待在家中慢慢考虑和规划前路。有统计显示,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告别传统的“毕业即工作”模式而成为“慢就业族”。我们尊重不同人的职业规划和选择,但同时要正视,不是所有人都有“慢就业”的实力和基础。对一些家庭条件不好的毕业生而言,他们没有那份气定神闲。
因此,“硕士送外卖”本质上是一个理智的行为。“快就业”找到的岗位虽然可能不是“最向往的”、不是“最赚钱的”,却可能是最能解燃眉之急的。这不论是对自己,对家庭,还是对社会,都有益无害。更何况,人生需要历练,某种角度上说,诸多经历都可以为未来的漫漫人生积淀一些经验和智慧。
劳动无分贵贱。带着刻板印象去看待“硕士送外卖”,本身也是对学习经历的一种误读,还可能潜藏着对体力劳动者的不尊重。幸福、成功没有统一的标准,有人追求金山银海,有人喜欢平淡质朴。重要的是,谁也别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,谁也不应在不了解实情的情况去随意点评甚至指责他人的选择。
- 半岛V视|绿化带突发大火,殃及电缆箱!请别催单,你的外卖小哥正在救火
- 青岛好人丨路边起大火,俩外卖小哥冲上去,脱下衣服急扑救
- 楼市微观︱买房人,请理性看待这波回暖
- 吃利息、理财、炒股……30岁硕士辞职存100万到云南养老!攒多少钱可以提前退休?
- 半岛V视|着火了,他第一个冲上去!见义勇为的外卖小哥你在哪?
- 一则“寻鸟启事”牵出一群“烈火英雄”!见义勇为的外卖小哥你在哪?
- 深陷网贷欠债百万,拼送外卖努力还钱!骑手自述:纵然身处泥泞,也要有一颗上进的心
- 听·见|他,“纵然逆境攀登,依然仰望星空”!日送外卖15小时,3年还贷60万元
- 【视频】青岛嫚儿的钢琴人生:获大学首位视障音乐硕士,独家签约腾讯音乐人
- 山东硕士研究生初试成绩发布时间确定 2月21日陆续公布